【心得体会】读报心得(二)
时间:2021-04-17

报纸是消息的传递者,俗话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读报不仅可以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还能了解各种国家内外大事小事、实时消息,增长见闻,拓展知识面,开拓眼界。以下是各班代表的读报心得分享。

01    

20级风景园林学硕班林金

坚持不懈真扶贫,不获全胜不收兵。脱贫攻坚工作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造福于民的大好事。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对群众反映的“虚假脱贫”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所有党员干部强调要尽锐出战、坚持到底、真抓真干真扶贫,这是对人民眷爱至深的最好体现。广阔乡村要振兴,“阡陌交通”民风淳。习近平总书记时刻牵挂着“三农”工作,虽然现在的“阡陌”已不再是田间小道,而是村村通的硬化路,但农村基础设施服务网络仍然薄弱。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要求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低保制度、抓好乡风民风,就是希望“老乡”能够生活幸福、安居乐业

02    
19级林学班王新菲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针对如何最大限度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指出: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就会全力支持。在社会的每个行业、每个岗位、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螺丝钉,稳固着这个快速前进的社会主义列车。不管是大小企业、还是高低学历,都有机会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价值,创新不求影响巨大,只要精益求精、默默耕耘正因为各个行业的“隐形冠军”的不断涌现,各个行业的各个环节才能充满活力。“创新不问出身”就意味着我们要加强“敢于尝试,不断努力”的精神,同时保持思维多元性和包容性,能够针对困难阻碍提出攻克之法。我们研究生也应不以论文、奖项为唯一评判标准,“能者上”才能形成创新的迸发。

03    
20级果树专硕班易玢含                    

阅读《中国教育报》这一报纸,我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的认识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阅读了报纸上的教育部开展的“要用好系列员工读本,打造“金课”倾斜支持政策,持续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开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和座谈会”后,意识到需要持续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的中心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党性修养。

在阅读了《光明日报》中的“迎解古樟”树下听党史这篇文章后,得知92岁高龄的老党员也参加了这一党史学习座谈会以及其他年龄比较大的党员等都参与其中,我明白了,共产党员一生都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不断学习着,树下党员、群众相聚在一起,听党史故事,忆红色往昔。我意识到,党史学习不一定是要通过上课的方式,也通过座谈会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

04    
20级蔬菜专硕班边极蓉                    

最近云南瑞丽突发疫情,瞬间又牵动起全国人民的心。自去年来,我们的防疫阻击战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国内疫情暂时稳定,但是内防外控仍马虎不得。如今,国外的疫情依旧很严重,国家要发展必定要打开国门,新冠疫情从外部进入国内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除了要严防外,更要提高国内人民对新冠肺炎的群体免疫,打疫苗,成了目前重中之重的任务。截止3月27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疫苗超过一亿剂次,但专家说,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接种人数看起来很多,实际上占全国人口的比率与国外相比较少,当国外形成群体免疫,而我们还没有在最合适的时间形成免疫,一旦国门打开,我国将面临很大的危机。接种疫苗势在必行。在本周报纸刊登的“我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一亿剂次”一文中指出我国的疫苗是经过严格和长时间的临床试验的,安全性有保障。并且,我国也正在推进60岁以上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疫苗接种工作,3到17岁年龄段的安全性数据也正在临床验证。相信不久,疫苗将面向全民,我们应积极配合接种,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05    
19级园观班倪晨雨    

今天阅读了国际新闻报,颇有感触。信仰、启求是多么的令心动容,发展的中国是多么的坚不可摧。中国人民有尊严,有信心,不断改革发展、追求幸福生活。中共党员有信仰、有启求,愿把精神传万代。

对外,我们努力构建命运共同体,因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构建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国家之间的发展交流,有利于和平稳定,有利于积极向好。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逐渐明朗正体现了中国的魅力,为不断和谐发展而努力,对内“80后”浙大教授带领师生来到嘉兴南湖边,讲述党史,宣扬红色精神,力把信仰传承下去。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武警总队,鼓励官兵不断努力不断磨炼。只有强大的部队才能保卫祖国,才能维护社会安定,为社会经济发展,为人民平安和谐吃下定心丸我们共同努力进步,怀有梦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06    
20级蔬菜学硕班赵丽媛    

今年1-3月北方出现了多次沙尘暴天气,是近15年来强沙尘暴最多的一年。也引起了公众对于防沙治沙问题的关注。在读了光明日报中沙尘暴“卷土重来”,治沙任重道远这边报道后。我有以下心得。

防沙治沙能够有效改善北方沙区的生态环境,在阻挡风沙,保护农田,改善环境方面贡献很大。我国的治沙问题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有一个问题非常值得关注,即北方很多地区的人造林出现了大面积死亡。人工种植林大面积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水,水资源是防沙治沙中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所以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水资源承载问题。同时,为提高北方沙区防护林的可持续性,除了水资源问题,也要通过间伐降低林分密度。但我们要改变传统的“防护林死亡就是不好的”定式思维。人工防护林的正常死亡可以为林下的灌草提供更多的水分后供应,对整个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此次的沙尘暴,起源是内蒙古,并在我国北方加强。这次事件表明,防沙治沙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的事,而是全世界的事

07    
19级蔬菜班聂佳惠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环境问题屡见不鲜,环境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环境对于人类自身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培养环保意识,为环境保护贡献出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纵观人类礼貌的演变过程,我们共经历了三个礼貌时期。从最初刀耕火种的原始礼貌发展到精耕细作的农业礼貌再到之后的以机械化、电气化为标志的工业礼貌。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在礼貌的演变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原始礼貌时期,人类把大自然当作崇敬的对象。人们认为:自己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原始礼貌时期对环境的破坏,也是相对来说最小的。农业礼貌时期,人依靠自然力获得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由最初的和谐走向对立面,人与自然开始走向对抗。在这个时期,人类中心主义萌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逐渐加大。工业礼貌时期,发展的特点是以机械化、自动化为主,生产方式也由手工生产转变为机械生产。人对自然的破坏程度也在这个时期,到达了必须程度。一系列问题暴露出来。例如:全球气候恶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的产生、物种灭绝加速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恩格斯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是时候反思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了,找回人与自然本有的那份和谐。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摆正人类的位置。因此,我们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此刻做起,从点滴做起

08    
20级景园专硕班包是杰    

近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地方考察都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行程之中。今年3月的福建之行也不例外,先是在武夷山考察了山水资源的保护和生态文明的数字管理,随后又在福州详细了解了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情况以及生态城市的规划目标。留下的这一串串生态“足迹”,足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频繁考察生态文明不是空穴来风,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尤其是对于福建这样的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文章,才能确保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并非仅仅依靠政策框架就可简单实现,而是首先要树立对生态价值的正确认识,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并不断强化。唯有如此,才能在后续的行动和政策的推行上更加顺畅。而在体系建设上,要注重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和优化,让每一位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参与者,都能实实在在地获得绿水青山带来的效益,享受生态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另外,要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综合开发,协调推进。如改单一的护林还田为森林康养、生态种植、生态研学、拓展训练多功能复合的发展模式,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久久为功。作为景园专业的一份子,我们应当有更为坚定的生态保护意识,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意识,同时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与我们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要用自己的专业学识为祖国大地添一份“绿”,绘一幅锦绣长卷,让绿色走进城市,让青山招凤引蝶。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我们责无旁贷。

多彩园林 与君对话

研途有你 为梦发声

本文文字素材由各团支部提供 孙海娟 整理

审核人|蔡江